山东天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今日知产新闻速递(09·29)
来源: | 作者:天顿传媒 | 发布时间: 2020-09-29 | 77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山西保护中心获批,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达37家
9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建设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到37家。山西保护中心是山西省布局建设的第一家,同时也是中部地区第一家可面向全省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山西保护中心面向新能源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将通过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围绕中部崛起做文章,持续推进山西省能源革命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信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微信

二、申长雨与欧盟知识产权局局长克里斯蒂安·阿尔尚博举行视频会议
北京时间9月25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与欧盟知识产权局局长克里斯蒂安·阿尔尚博举行视频会议,双方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自知识产权工作进展、双边合作及商标和外观设计五局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署了两局商标信息交换协议和2021年度双边合作工作计划。
申长雨表示,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保持着密切交流与合作。在知识产权领域,自2012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盟知识产权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局在法律政策、数据交换、信息化工具、人员培训等各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今年,两局合作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互动依然频繁,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向前发展。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各领域合作能够不断深化,持续为中欧双方知识产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克里斯蒂安·阿尔尚博表示,疫情期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持续稳步推进,为欧盟知识产权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此次两份文件的签署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即使在特殊环境下,两局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更多用户也将从中受益。
据了解,中欧商标信息交换协议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外签署的首个商标领域的数据合作协议。该协议将推动中欧两局实现商标数据共享,提升中国在商标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信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微信

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对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9月2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会议对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主持会议。本次专题询问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
本次会议采用现场出席和网络视频出席相结合的方式,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出席会议。
9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9月25日,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应询人员名单
寇    昉   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靳学军   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柏勇   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民三庭庭长
王金山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
宋鱼水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
张  雯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
杨东起   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市知识产权办公室会议办公室主任
(信源 公众号 知产北京)

四、上海知产法院和上海三中院通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件
9月28日上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和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作为上海法院推进司法高质量发展系列的首场发布会,聚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既彰显上海法院服务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的主动作为,又体现上海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推进司法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据通报,2018年以来,上海知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7498件,审结6598件;上海三中院共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99件,审结94件。两院围绕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贯彻“强保护”“严保护”理念,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关键领域、前沿领域,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着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综合考量科技创新的背景和产业发展情况,作出更加有利于保护和激励创新、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裁判,体现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强度与其技术贡献程度相适应;通过充分考虑驰名商标、“老字号”的商业价值、历史价值,实现商标保护的利益平衡;通过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强化互联网文化创意和体育产业中著作权的保护;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发布会通报了10个典型案件,包括6个民事案件、3个刑事案件和1个行政案件,包括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纠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深度链接”侵犯著作权罪以及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等,全面反映法院通过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效能。典型案例显示,对源头侵权、重复侵权、规模化侵权等严重侵权行为,依法从高确定赔偿数额,提高侵权行为人的违法成本;作出先行判决、行为保全及时制止侵权;运用证据出示令强化行为人举证责任等。对于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根据犯罪情节依法不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在依法判处自由刑的同时,加大财产刑处罚的力度,剥夺犯罪分子的非法获利和再犯能力。在强化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为的司法审查监督的同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双轨制”有效运行。
(信源 公众号 上海知产法院)

五、天津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百日专项行动
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百日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市场监管局要按照《2020年天津市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天津市振兴老字号工作方案(2018-2020年)》,从2020年9月15日至12月25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百日专项行动。
在百日专项行动期间,各区执法部门将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拳整治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冒用老字号企业商标的违法行为;重拳整治未经商标持有人授权擅自悬挂老字号标识牌匾和非直营店、加盟店餐馆在服务中声称是正宗老字号等侵权违法行为,更好助力天津市老字号企业健康发展,提升老字号品牌经济效益和市场活力。
信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六、国知局答复:《关于及时修改〈商标法〉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允许企业对驰名商标进行宣传的提案》
严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及时修改〈商标法〉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允许企业对驰名商标进行宣传的提案》收悉,结合市场监管总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加强驰名商标保护是我国履行相关国际公约义务,保护驰名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利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执法。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驰名商标保护工作,围绕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普法开展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对于您的具体建议,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认真研究,为不断完善商标法律制度、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做出努力。
对于您提出的应当允许企业宣传驰名商标的建议,我们认为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获得并积累商誉的基础,商标只是承载商誉的载体。商品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宣传应该聚焦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这是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决定因素,而非驰名商标的认定记录,更不能将驰名商标当成荣誉称号进行片面宣传。为更好体现立法本意,2013年《商标法》第三次修改时,全面完善了驰名商标制度,通过规范认定情形、禁止将未注册驰名商标作为字号使用等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并增加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的规定,防止企业为谋求广告效应和商业利益而刻意追求驰名商标认定。
 (信源 公众号 CNIPR)

七、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正式揭牌成立
9月28日上午,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在滨湖区蠡园经济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
无锡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许伟英在揭牌仪式上介绍称,2019年5月,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牵头申报了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最终在全国近30个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此后,无锡以此为契机,主动将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与无锡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产业腾飞紧密关联,作为无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着力探索和打造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模式、新路子。“这是无锡知识产权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许伟英称。今后,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将为无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全市知识产权与区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同时,集聚区的建设,也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打通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最后一公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据了解,无锡市知识产业服务业集聚区位于滨湖区蠡园经济开发区汇创大厦,规划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独立大楼作为专门的物理空间,内设知识产权成果展示、基础服务、商业运营等多个功能区域,是目前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城市中物理空间最大、功能最全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首期使用2万平方米,同时成立了专业的运营团队,涵盖大楼管理、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多种功能。
截至目前,集聚区已引进了2家公共服务平台,3家产业运营平台,3家高端服务机构。接下来,集聚区将“服务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集聚知识产权高端服务资源,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搭建知识产权运营网络平台,创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高地,营造知识产权文化传播氛围”为主要工作,依托本地优势产业,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循环发展的特色生态专项。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在会场称,过去的2019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国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次数达到30.7万次,较“十二五”期末翻一番。今年以来,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在各地知识产权部门特别是无锡等重点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知识产权运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7月,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同比增长31.9%;1—8月,专利商标质押金额达到1250亿元,同比增长35.6%;新增发行6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方面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和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2019年,无锡专利转让、许可、质押等运营次数同比增长超过154%,专利质押金额达到37.4亿元,均居同批重点城市首位。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也介绍称,长期以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在全国较早地提出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工作理念,支持苏州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2家、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6家。资源的有效集聚着力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拥有专利代理机构及分支机构538家、商标代理机构3249家,信息利用、管理咨询、鉴定评估等其他服务机构284家,覆盖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为全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8月,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同比增长23.41%、53.0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82件,有效商标注册量17.79万件,主要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信源 公众号  无锡市场监管)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