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收集了全国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论文于2020-02-28在NEJM杂志发表,现将主要研究结果分享如下:
一、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从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在552家定点医院收治的7736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本研究仅纳入实验室确诊病例)(注:截至1月29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11例,现有重症病例1370例,累计死亡病例1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4例,共有疑似病例12167例),我们获取了其中1099例患者(14.2%)的临床数据。这些患者中,武汉金银滩医院最多(132人)。这项研究纳入的医院比例占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856家定点医院的29.7%。
在这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医务人员占3.5%,1.9%的新冠肺炎患者与野生动物有接触史。这些患者中,武汉居民有483人,占43.9%。在武汉市以外的患者中,有72.3%与武汉居民有接触,其中31.3%曾去过武汉。25.9%的外地患者既没有去过武汉,也没有与武汉居民接触史。
中位潜伏期为4天(四分位间距为2-7天)。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四分位间距为35-58岁);15岁以下患者占0.9%。女性占41.9%。入院时发热占43.8%,住院期间发热占88.7%。第二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67.8%),恶心或呕吐(5.0%)与腹泻(3.8%)少见。在这1099例患者中,23.7%患有至少一种合并症(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入院时,这些新冠肺炎患者中926例(84.3%)为非重症,173例(15.7%)为重症。重症比非重症患者年龄高7岁(中位数)。此外,重症患者比非重症患者更多见合并症(38.7%vs.21.0%)。
二、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入院时进行的975次CT扫描中,86.2%者显示有异常结果。胸部CT最常见的表现为磨玻璃影(56.4%)和双侧斑片影(51.8%)。在877例非重症患者中,有157例(17.9%)未发现影像学异常;在173例重症患者中,有5例(2.9%)未发现影像学异常。
入院时,淋巴细胞减少占83.2%,血小板减少占36.2%,白细胞减少占33.7%,大多数患者CRP水平升高,较不常见的是谷草、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重症患者的实验室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比非重症患者更为突出。
三、临床结局
在研究期间,没有患者失访。67例患者(6.1%)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入住ICU、机械通气、死亡),包括入住ICU占 5.0%,有创机械通气占2.3%,死亡占1.4%。在173例重症患者中,有43例发生了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占24.9%。在所有患者中,复合终点的累积风险为3.6%;而在重症患者中,累积风险为20.6%。
四、治疗与并发症
58.0%的患者接受静脉抗菌药物治疗,35.8%的患者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氧疗占41.3%,机械通气占6.1%;重症患者接受这些治疗的比例更高。与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比例更高(无创通气32.4%vs.0%;有创通气14.5%vs. 0%)。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共204例(18.6%),其中重症患者的比例高于非重症患者(44.5%vs.13.7%)。在这204例患者中,有33例(16.2%)进入ICU,17例(8.3%)接受了有创通气,5例(2.5%)死亡,5例重症患者(0.5%)进行了ECMO治疗。
中位住院时间为12天(平均12.8天)。住院期间诊断主要为肺炎(91.1%),其次是ARDS(3.4%)、休克(1.1%)。重症患者比非重症患者诊断为肺炎的比例更高(99.4%对89.5%)。
原文信息:
转自:急诊医学资讯